“老伙计们,咱们村也要有养老中心啦!”2025年开春,晋中农村的老人们口口相传着一件大事——政府要在村里新建30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,覆盖9个县区,解决吃饭、休闲、康复等难题!这不仅是“养老不离村”的暖心承诺,更是乡村振兴中“银发经济”的硬核实践。

一、30所养老中心亮点抢先看:从“四室一厅”到智慧养老
标配“四室一厅”,吃饭问题优先解决
每所中心配备日间休息室、休闲娱乐室、图书阅览室、健身康复室和餐厅,其中餐厅厨房被列为重点工程,直击农村老人“做饭难”痛点。建筑面积严格控制在150-500平方米,既经济实用,又功能齐全。
适老化细节拉满,科技赋能服务
冬季取暖、无障碍通道、监控系统一应俱全,还能接入市级智慧养老信息平台。未来老人可通过智能设备预约服务,甚至远程问诊,真正实现“养老不离村,服务送上门”。
覆盖9县区,家门口的“养老圈”
榆次区3所、榆社县5所、昔阳县5所……30所中心分布精准下沉,尤其向人口密集、老龄化程度高的区域倾斜。项目10月试运营后,全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总数将达957所,服务能力再跃升。
二、钱从哪来?怎么运营?揭秘“五个一点”创新模式
“政府投钱不够怎么办?村里自己也能造血!”晋中市民政局力推榆社县首创的“五个一点”模式:
财政支持一点:市县两级资金兜底;
集体自筹一点:村集体利用闲置资源或产业收益;
个人负担一点:低偿服务减轻财政压力;
社会捐赠一点:引导乡贤、企业反哺家乡;
自力更生一点:比如利用光伏发电收益补贴运营。
这种“多元输血+自我造血”的模式,既保障可持续运营,又激发基层自治活力,被专家誉为“农村养老的晋中样本”。
三、背后深意:老龄化+乡村振兴的双重破局
数据说话:山西养老“加速度”
截至2024年底,山西已建成超200家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,计划2025年突破300家。晋中此次30所项目正是全省布局的关键一环,直接呼应“农村养老补短板”的民生诉求。
破解“空心村”困局,留住乡愁
年轻人外流、留守老人增多,是许多农村的现状。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能提供生活照料,更通过休闲活动重建社区归属感,让老人“留得住、过得好”,间接助力乡村人才回流与产业振兴。
四、网友热议:期待“可复制”的养老经验
消息一出,社交平台讨论火热:
“希望别搞成面子工程,饭菜价格要亲民!”
“建议推广到全省,我们村老人也需要!”
“智慧养老能不能教会老人用手机?”
对此,晋中市民政局回应:将严格监督运营,定期公开收支,并开展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培训。
结语:
从“老有所养”到“老有颐养”,晋中用30所日间照料中心勾勒出农村养老的新图景。当城市还在探索高端康养社区时,这里的选择更务实——让最基层的老人享受最接地气的幸福。正如市民政局局长刘进文所言:“农村养老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答好了,乡村振兴才有温度。”
互动话题:
你家附近的养老中心体验如何?最希望增加哪些服务?评论区聊聊,呼声高的建议可能被“送”上决策桌!